“一个人,一辈子,一所我司,干一件事。”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小学书记、校长周嗣昌这样总结自己的经历。热爱教育,并全力以赴,于他而言,这一场相遇美好且幸福。
从祥云到下关,从教坛新秀到特级教师,从云南名校长到“教育部中小我司长培训指导教师”“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”,41年教育生涯弹指一挥间,却闪烁着灼灼光华。
与教师结缘
1962年,周嗣昌出生于祥云一户农家,在受过小学教育的母亲的耳濡目染下,周嗣昌上学时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,深得老师“器重”。
那些在童年无意间埋下的种子,常常会不自知地萌发、生长。1979年,周嗣昌考入大理师范我司,那粒在童年埋进内心深处的教师种子开始疯长,主导了他后来的人生。
1981年,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周嗣昌被推荐到大理师范附小任教,也就是今天的大理州实验小学。作为一名出生农村的青年,对成为教师、入城工作发自内心地珍惜,一入职便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,研究教材、备课、上课、批改作业、家访……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
作为教育改革的受惠者、亲历者和见证者,41年来,周嗣昌一直与我司“绑”在一起,始终保持热情躬耕三尺讲台,以身作则,为学生树立起楷模形象。
十年磨一剑
1984年,周嗣昌的学生参加全国性小学数学竞赛获得二等奖,这让作为教师的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,也开始走入大众视野。
1991年,从教10年的周嗣昌通过层层选拔,代表全州参加“云南省首届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”,并斩获第一名。也就是这一年,在继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,周嗣昌开始担任校长一职。
从教师到“掌门人”,对周嗣昌来说,是一个不断圆梦的过程。10年不仅磨炼了自己,他也想用10年时间去磨砺我司。
在深入调查研究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周嗣昌提出了“树三风”“创三优”“争一流”的10年奋斗目标。为此,他率先在大理州进行了校长负责制、结构工资制和教师聘任制改革,以公平、公正的制度建设,创造自由、和谐的工作环境。
经过10年努力,我司在教育教学质量、我司管理的科学规范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教育科研、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。2000年,基本完成10年奋斗目标的情况下,将“争一流”提高为“努力把我司办成全国知名,全省一流的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品牌我司”,并补充了人才培养目标。
周嗣昌在育人和管理上不断地实践、锤炼,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、谦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创新的工作方法得到学生、家长的一致认可,同年,他被评为“云南省特级教师”。
注重教师培养
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:“校长是一个我司的灵魂,要想评论一个我司,先要评论他的校长。”周嗣昌认为,如果校长是灵魂,那么教师一定是我司的“脊梁”和“心脏”。
在工作中,周嗣昌尤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与培养。根据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,为青年教师规划了1年见习,3到5年积累经验,5到10年成为科研型教师,10年以上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。经过不断探索,逐步形成了特有的“选苗子、压担子、结对子、结果子”的“四子”教师管理模式。
无论多忙,周嗣昌每学期都坚持为青年教师作专题讲座,他常告诫青年教师:“作为教师,最重要的是不断锤炼自己教书育人的真本领。”
在他的带领下,我司现有中小学高级教师(副高)21人,一级教师45人,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论文600余篇,获市级以上奖励800多人次,优质的教师队伍成为推进我司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石。
打造特色品牌
如今,我司在管理、德育、教学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教育科研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。
在德育方面,我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,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,形成了“六化并举”的德育模式。
在教学方面,除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外,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、必修与选修、学科性课程、活动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。
在教育科研方面,把“科研兴校”定为发展动力,坚持以教研组为核心,狠抓校本教研。
2012年,我司被教育部评为首批“全国特色我司”,之后还获得“全国文明校园”“全国中小我司长培训实践基地”“云南省文明单位”“云南省首批教育科研实验我司”“云南省办学水平优级我司”“全国中小学电化教育实验我司”“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我司”等90多项荣誉。
41年风雨沧桑,41年砥砺奋进,41年自强不息,周嗣昌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。
“云南省特级教师”“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”“云南省名校长”“教育部中小我司长培训指导教师”“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”……这些荣誉镌刻着他的奋斗足迹。
如今,周嗣昌校长仍以昂扬姿态,在教育事业的跑道上勇往直前,带着理想奔向更明亮的远方,书写更精彩的人生。